老旧小区的高层塔楼,早晚高峰等电梯三大怕:大狗,搬家装修的,以及电瓶车。本来电梯少、户数多,电梯吱吱呀呀每层必停,开门的瞬间,门外上班几近迟到立志这次一定要挤上电梯的人发现电梯内有庞然电瓶车一夫当关,无奈再次放弃;而门内的人,看看眼皮底下的车,再看看反复开关的电梯门,一脸忍耐。
11月,苏州湖滨花园小区,发生了这么一件奇葩事:原本好端端的电梯里被安上了栏杆。栏杆的宽度和高度约40公分左右,占去轿厢大约1/4的面积。电梯里加装栏杆就让你大吃一惊了?还有更甚者呢!有小区直接在电梯口竖栏杆。
为防止电瓶车进楼里,物业公司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出个“防护栏”,企图通过这一护栏,阻断电瓶车上楼的通道,没想到“好心”竟然办了“坏事”,业主们怨声载道,认为影响了电梯的正常使用。不骑电瓶车的业主嫌电梯空间变狭窄,影响乘坐,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骑电瓶车的业主更是纷纷吐槽,停在外面不安全,小区配套又不足,楼下更没有充电桩,骑回家实属无奈之举。
纵观近年来因电动车进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其实不在少数。比如,去年1月,南宁市一小区的高层,一名车主在楼道里为电动车充电,结果引发火灾,灭火的水流进了电梯里,致使电梯受损,该电梯修好后还留下了后遗症,现在仍时常“犯病”。去年10月,金华市一被困电梯1小时,经查是因为是电动车触碰电梯轿厢门,致使电梯轿厢门无法打开,电梯停止运行。由此看来,电瓶车进电梯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人车混装,既影响承载量,更容易撞坏电梯门,缩减电梯使用寿命,从而引发事故,最终深受其害的仍然是业主。
据我国现行标准,电梯类型分为六类,其中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一般为450公斤到630公斤,在电梯的设计要求和制造上,没有将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纳入考虑。除了超载隐患,电瓶车客观上延长乘客等待时间、增加电梯运行次数,加上进出时电瓶车对电梯四壁难免的撞击,反对电瓶车进电梯者,大都出于对电梯运行安全的关注。包括郑州在内的一些城市,甚至专门出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乘客不能携带含电动自行车在内的自行车乘坐电梯”。
飞沙走泥的电瓶车,推出电梯后,少有几辆会被推进客厅。电瓶车主想必也能看出车停楼道的不妥之处,但紧接着就是下面的义愤之问:不让我的车上楼,我的车被偷了算谁的?我上哪儿充电去?不是我缺德,是物业逼得我。
可是,物业不作为,是把业主逼得集体、投诉乃至以拒缴物业费敦促其整改,还是把业主逼得公德心出窍、变成自知不太高尚的人,全在自己的选择。对付不称职的物业,唯有比它更流氓吗?明明还有温和而正当的方式。
与物业的斗争,一定旷日持久、耗神耗力,可是,每一次推电瓶车进电梯,身边无数锐利眼神的审判,自己明明内心知错表面却必须做有理状的虚弱,这些难道不是更大的折磨、更粗暴的消耗?物业对自己没要求,难道住户也因此放弃自己的底线吗?
在电梯中时不时遇见电瓶车的间隙,我们也总能看到三两沉默男女,手拎从电瓶车上卸下的值钱的部分——电瓶,这是问题解决前的权宜之计,辛苦而坦荡。电梯里的电瓶车主们往往混淆了因果。放纵恶意出笼的,并非物业的缺位,而是人的自我约束和追求。
如此看来,物业公司千方百计的“奇葩”做法其实是好心一片,是为了能给业主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为了保障电梯的使用安全。但业主们的有苦难言也不难理解,双方各执一词,看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背后,仔细思量,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在物业公司身上。乍一看,此举的确能让无数电瓶车被阻挡在电梯门外,但是,一味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制止业主电瓶车进电梯,尽管能取得一定成效,也能阻挡部分电瓶车主不自觉的行为,但是长期来看,治标不治本,更何况,防护栏虽然阻挡了电瓶车的通行,同时也给乘坐电梯的乘客带来诸多不便。
日常生活中,有些居民为了图方便,私占楼道公用部位堆放杂物,影响消防通道,安全隐患极大。电动车应停放在安全地点,严禁占用消防车通道,严禁在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等处停放。
12月6日,消防大队联合辖区派出所以及住宅物业服务公司开展了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检查中,大队监督执法人员和辖区派出所民警重点对楼道内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域、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进行详细检查,对电动车不规范停放、撕拉电线充电等安全隐患问题向物业公司进行讲解并督促整改,对现场违规停放的电动车下发违法告知单。
下一步,大队将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和宣传力度,对屡教不改者按规定予以处罚。切实消除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增强群众的电动车使用消防安全意识,确保辖区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规定:“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500元”。
2017年10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第十八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对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进行维护管理,及时劝阻和制止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行为,劝阻和制止无效的,立即向公安机关等主管部门报告。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和消防宣传教育。
Copyright © 2022 杏彩体育官网入口网址·(中国)手机客户端登录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4995号-3杏彩体育手机客户端登录